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亮度分区模糊融合的高动态范围成像算法
刘颖, 王凤伟, 刘卫华, 艾达, 李芸, 杨凡超
计算机应用    2020, 40 (1): 233-238.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9061032
摘要438)      PDF (1027KB)(282)    收藏
针对单幅图像生成高动态范围(HDR)图像进行直方图扩展时,造成的色彩失真、局部细节信息丢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亮度分区融合的高动态范围图像成像算法。首先,提取正常曝光彩色图像的亮度分量,根据亮度阈值将亮度分成两个区间;然后,对两个区间的图像用改进的指数函数扩展其亮度范围,使得低亮度区域的亮度增加、范围扩大,高亮度区域的亮度减小、范围扩大,从而增大图像的整体对比度,保留色彩和细节信息;最后,将扩展后的图像和原始正常曝光的图像基于模糊逻辑的方法融合为高动态图像。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对所提算法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地扩展图像的亮度范围,并保持场景的颜色信息和细节信息,生成的图像视觉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多源告警的攻击事件分析
王淳颖, 张驯, 赵金雄, 袁晖, 李方军, 赵博, 朱小琴, 杨凡, 吕世超
计算机应用    2020, 40 (1): 123-128.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9071229
摘要483)      PDF (969KB)(460)    收藏
为解决多源告警中的复杂攻击难以被发现的问题,提出一种攻击序列模式挖掘算法。利用正则表达式匹配告警,将多源告警规范化为统一格式。对冗余告警信息进行压缩,利用强关联规则训练得到的规则集聚合同一阶段的告警,有效去除冗余告警,精简告警数量。利用滑动窗口对聚合后的告警进行划分得到候选攻击事件数据集,通过改进的PrefixSpan算法挖掘得到多阶段攻击事件的攻击序列模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不依赖专家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准确并高效地分析告警相关性,还原攻击事件中的攻击步骤。相比传统PrefixSpan算法,提出的改进算法的攻击模式挖掘效率提升了48.0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光谱距离聚类的高光谱图像解混算法
刘颖, 梁楠楠, 李大湘, 杨凡超
计算机应用    2019, 39 (9): 2541-2546.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9020351
摘要776)      PDF (997KB)(333)    收藏

为了解决实际高光谱解混(HU)中噪声对解混精度的影响和光谱、空间信息利用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光谱距离聚类的群稀疏非负矩阵分解的解混算法。首先,引入了基于最小误差的高光谱信号辨识算法(Hysime),通过计算特征值的方式估计信号矩阵和噪声矩阵;然后,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基于光谱距离的聚类算法,对多个波段生成的光谱反射率距离值小于某一值的相邻像元进行合并聚类生成空间群结构;最后,在生成的群结构基础上进行稀疏化非负矩阵分解。实验分析表明,对于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而言,该算法都比传统算法产生更小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光谱角距离(SAD),能够产生优于同类算法的解混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智能手机无线信号和图像距离感知融合的室内定位算法
侯松林, 杨凡, 钟勇
计算机应用    2018, 38 (9): 2603-2609.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8030557
摘要652)      PDF (1155KB)(300)    收藏
针对于目前面向个人使用的手机室内定位精度低、效果差,且成本较高难以拓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普通智能手机作为硬件设备,融合Wi-Fi无线信号和图像数据,通过双层过滤的方式对用户进行高精度室内定位的算法。算法分为线下阶段和线上阶段。在线下阶段,对目标场地建立坐标系,在坐标系多个目标位置进行Wi-Fi采样并建立指纹库,同时对环境进行拍照取样并抽取图像特征。在线上阶段,通过实时获取的Wi-Fi信息进行第一层过滤,以确定当前用户可能的位置区间;然后,结合提出的一种距离补偿算法对用户手机当前捕获的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在第一层过滤的基础上,确定用户的精准位置。在实际场地进行的实验表明,相比传统Wi-Fi及二维图像定位方法,该算法能够在探测接入点(AP)数量较少及室内场景相似的情况下提高室内定位精度,可以应用于一般室内定位应用或结合基于位置的服务(LBS)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基于智能手机感知室内有效位移的方法
钟勇, 关济昌, 杨凡
计算机应用    2017, 37 (7): 2118-2123.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7.07.2118
摘要462)      PDF (932KB)(438)    收藏
结构构建是室内地图构建的基础,而室内测距是结构构建中的核心问题。为克服现有测距方法中成本高或精度低的不足,在融合了多种智能手机传感器数据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基于步数步幅统计的测距方法。在步数统计阶段,参照机器学习方法支持向量机(SVM)的设计思想计算最优阈值,使得模型具有极好的泛化能力;在检测步伐有效性阶段,利用磁力传感器数据的方差来筛选产生有效位移的步数;最后通过步幅估计模型计算步幅,进而实现有效位移的测算。通过实时构建室内地图等项目的验证,所提方法被证明是有效的,整体误差率在4%左右,可以达到构建室内地图所要求的精度,为室内地图构建中的有效位移计算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对象级特征引导的显著性视觉注意方法
杨凡, 蔡超
计算机应用    2016, 36 (11): 3217-3221.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6.11.3217
摘要736)      PDF (1006KB)(443)    收藏
针对已有视觉注意模型在整合对象特征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结合高层对象特征和低层像素特征的视觉注意方法。首先,利用已训练的卷积神经网(CNN)对多类目标的强大理解能力,获取待处理图像中对象的高层次特征图;然后结合实际的眼动跟踪数据,训练多个对象特征图的加权系数,给出对象级突出图;紧接着提取像素级突出图,并和对象级突出图融合获得显著图;最后,在OSIE和MIT数据集上验证了该方法,并与国际上流行的视觉注意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该算法在OSIE数据集上获得的AUC值相对更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图像中对象信息,提高显著性预测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基于低秩矩阵恢复与协同表征的人脸识别算法
何林知, 赵建民, 朱信忠, 吴建斌, 杨凡, 郑忠龙
计算机应用    2015, 35 (3): 779-782.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5.03.779
摘要725)      PDF (744KB)(449)    收藏

针对人脸图像不完备的问题和人脸图像在不同视角、光照和噪声下所造成训练样本污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的人脸识别算法——RPCA_CRC。首先,将人脸训练样本对应的矩阵D0分解为类间低秩矩阵D和稀疏误差矩阵E;其次,以低秩矩阵D为基础,得到测试样本的协同表征;最后,通过重构误差进行分类。相对于基于稀疏表征的分类(SRC)方法,所提算法运行速度平均提高25倍;且在训练样本数不完备的情况下,识别率平均提升30%。实验证明该算法快速有效,识别率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基于Gabor参数矩阵与改进Adaboost的人脸表情识别
杨凡 张磊
计算机应用    2014, 34 (4): 1134-1138.   DOI: 10.11772/j.issn.1001-9081.2014.04.1134
摘要456)      PDF (784KB)(316)    收藏

针对目前人脸表情识别(FER)中Gabor特征维数高、计算量大并且存在特征冗余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abor参数矩阵与改进Adaboost的人脸表情识别算法。首先,结合图像像素信息与Gabor小波核的参数定义Gabor参数矩阵;其次,在Adaboost中引入遗传算法(GA)的思想改进其搜索性能,并利用改进的Adaboost选择与Gabor参数矩阵元素对应的最优特征来构建强分类器,从而通过特征选择的方法降低Gabor特征的维数和冗余,减少计算量;最后,在构建多个强分类器的基础上,提出多表情分类算法实现面部表情的分类识别。基于Matlab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平均表情识别率为89.67%,且最优特征的选取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基于过程相似的Web服务功能匹配
李明 杨凡
计算机应用    2011, 31 (05): 1370-1373.   DOI: 10.3724/SP.J.1087.2011.01370
摘要1339)      PDF (621KB)(767)    收藏
针对现有Web服务匹配算法没有从过程与功能结合的角度实现服务匹配,从而导致匹配准确率不高的问题,在利用自动机将OWL-S刻画的Web服务表达为形式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过程相似的服务功能匹配算法。该算法通过形式化过程的相似判定来判断请求与服务之间是否具有过程相似性,并结合过程相似判定的结果进行功能匹配;其中,过程相似判定是通过结构相似度计算和行为相似性检测实现的。最后,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